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推動全行業綠色發展,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組織制定了 《中國化纖工業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于2017年6月正式發布。
《行動計劃》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結構優化為重點、以服務平臺為支撐和以標準體系為保障作為基本原則,提出了八大發展目標和七大重點領域任務。
《行動計劃》作為行業“十三五”化解主要矛盾、破解突出問題的指導性文件,將推動行業走出一條以創新驅動引領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中國化纖工業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
“十二五”時期,面對國內外復雜形勢和環境,我國化纖工業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總體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尤其在生態文明建設和促進綠色發展方面,化纖工業堅持把清潔生產、節能減排作為轉型升級、調整結構的重要手段,推進行業技術進步,大力推廣節能減排先進適用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產品,不斷完善行業清潔生產標準、節能減排、綠色纖維標志認證等工作體系,提前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
一是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笆濉逼陂g,行業能效和水效大幅提升,2015年化纖工業單位綜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36.3%,噸纖維取水量下降40.56%,取得了明顯成效。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加強計量管理,使資源、能源的綜合利用水平等都較以前有顯著提升,單位能耗降低顯著,部分企業的綜合能耗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化纖工業的綜合管理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二是節能減排技術廣泛推廣。推廣重點節能減排技術40余項,其中一步提硝制元明粉技術、低溫短流程聚酯技術、廢舊瓶片清洗廢水膜處理技術、聚酯生產廢水中乙醛回收技術等在行業內得到廣泛應用;原液著色纖維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大降低了下游印染環節的能耗和污染排放。
“十二五”期間,萬噸級國產化PBT連續聚合裝置及纖維產品開發、年產40萬噸差別化聚酯長絲成套技術及系列新產品開發、年產20萬噸熔體直紡滌綸工業絲生產技術、廢聚酯瓶片液相增粘/均化直紡產業用滌綸長絲關鍵技術與裝備開發、大容量聚酰胺6聚合及錦綸6全消光多孔細旦纖維制造關鍵技術及裝備、高效節能環保粘膠纖維成套裝備及關鍵技術集成開發、千噸級純殼聚糖纖維產業化及應用關鍵技術等16項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并獲得了“紡織之光”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在此期間行業內企業完成了16項碳足跡產品認證、10家再生體系認證,推動了行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三是化纖綠色制造體系初步確立?!毒埘炀]工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再生滌綸工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氨綸工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聚酰胺6工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和《粘膠纖維工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等規范性文件的相繼頒布,為化纖工業清潔生產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和評價手段,促進了行業節能減排的規范管理。
《粘膠纖維準入條件》、《再生化學纖維(滌綸)行業規范條件》等文件的發布,為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業提供了法律依據,推動了行業的結構調整和改造升級?!堆h再利用聚酯(PET)纖維鑒別方法》、《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滌綸)行業綠色采購規范》等一系列團體標準的制定進一步完善了化纖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四是綠色纖維產品推廣加快?!笆濉逼陂g,中國化纖協會借助“纖維流行趨勢產品推廣與發布”、“中國化纖協會?恒逸基金”、“中國化纖協會?綠宇基金”等活動,在行業內積極推動綠色發展,與國家紡織化纖產品開發中心聯合打造綠色纖維標志認證體系,旨在倡導產品的綠色設計、綠色材料和綠色制造,通過第三方認證與管理的形式對市場進行規范,進一步激發企業開發綠色纖維的積極性,提高綠色纖維的社會認知度和相關產品的公信力,有效提升企業及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促進環境保護和公共健康,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綠色發展?!笆濉逼陂g,協會利用流行趨勢平臺共推出綠色纖維產品11個。
在回顧總結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仍面臨著嚴峻的形勢。
目前,以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為主的貿易競爭新格局已經形成,發達國家限制高能耗、高排放、含有毒有害原料的產品進口等政策,對行業的發展形成了“倒逼機制”,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作為提升行業國際競爭力、突破綠色壁壘的重要抓手。
推進行業綠色發展,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行業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節能降耗、實現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也是增加綠色產品有效供給、補齊綠色發展短板的必然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瞄準世界化纖綠色發展制高點,以“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為中心目標,以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采購、綠色纖維產品、循環經濟、化纖工業綠色產品標準為抓手,將綠色理念和技術工藝貫穿化纖制造業全過程,推動綠色纖維材料、綠色纖維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化纖產業鏈等領域全面發展。把化纖工業打造成為中國工業綠色轉型升級、提升綠色發展水平的典范。
(二)基本原則
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依靠科技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建設綠色支撐技術創新平臺,研發推廣核心關鍵綠色工藝技術及裝備。研發推廣高端、核心、關鍵綠色工藝技術及裝備,促進化纖工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以結構優化為重點。要改造存量,優化增量。加快產業的綠色清潔化、低碳化和循環化改造升級,淘汰落后設備工藝,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產生。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實施污染源全面治理,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積極引領新興產業高起點綠色發展,開發綠色產品。
以服務平臺為支撐。加快推進化纖綠色制造中心及化纖綠色制造產業聯盟,發展綠色制造咨詢、認定、培訓等第三方服務機構,提供化纖綠色制造整體解決方案。
以標準體系為保障。加快完善工業能效、水效、排放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標準,依法實施綠色監管,引導綠色消費。加快綠色產品標準及相關認證評價體系建設。
(三)發展目標
“十三五”期間,按照制造強國建設的戰略部署,化纖工業將圍繞落實《中國制造2025》綠色制造重點任務,以行業綠色改造升級為重點,加快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加快推進化纖工業綠色發展,推進化纖工業節能降耗、實現降本增效,增加綠色產品、綠色服務等有效供給,推進綠色纖維標志與認證體系建設,提升綠色纖維產品的市場認知度。
到2020年,綠色發展理念成為化纖工業生產全過程的普遍要求,化纖工業綠色發展推進機制基本形成,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采購、綠色工藝技術、綠色化纖產品將成為化纖工業新的增長點,化纖工業綠色發展整體水平顯著提升。
——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工業能源消耗增速減緩,化纖分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清潔生產水平大幅提升。先進適用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及裝備基本普及,行業清潔生產水平顯著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明顯下降,高風險污染物排放大幅削減。
——資源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單位產品用水量進一步下降,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進一步提高,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穩步上升。
——綠色化纖制造體系初步建立。綠色纖維制造標準體系基本建立,綠色設計與評價得到廣泛應用。綠色采購,綠色纖維標志產品大幅增長,行業初步形成綠色供應鏈。
——綠色化纖制造能力穩步提高。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累計完成50項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創建20家綠色化纖示范工廠、2家綠色化纖工業園區、2~5家化纖生態(綠色)設計示范企業、10家綠色纖維的產品創新中心。
——化纖工業主要產品單耗、重點(粘膠、腈綸、維綸)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專業綠色制造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形成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的行業發展新格局。
——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化解部分過剩產能。到2020年,對單位能耗比現有先進值高25%,加工成本高30%的己內酰胺(CPL)生產線進行優化或淘汰;對單位綜合能耗比現有先進值高50%,單位產品COD排放高29%,單位產品固廢產生高40%,加工成本高一倍以上的對苯二甲酸(PTA)生產線優化或淘汰;對單位綜合能耗比現有先進值高20%以上,廢水排放高40%,單位產品COD排放高10%以上,加工成本高30%的循環再利用聚酯類瓶片的生產線優化或淘汰。
——建立和完善的綠色化纖標準體系,制訂并發布10項綠色標準。
三、重點領域
(一)著力培育化纖產品的綠色設計能力
加強化纖綠色設計關鍵技術應用,提高企業綠色發展意識和生態(綠色)設計能力,推進生態(綠色)設計制度建設和技術進步,促進生態(綠色)設計與產品創新開發、技術工藝改進相結合。
1、原料來源綠色設計
原料來源綠色主要由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以玉米、木薯和部分農作物廢棄物等為基礎原料制備生物基合纖原料及合成纖維產品。攻克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生物基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D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乳酸(PLA)、尼龍56等單體、聚合、紡絲關鍵技術,重點關注原料替代技術,實現規?;a,開發低成本、高品質生物基纖維及制品。
二是纖維素纖維、蛋白纖維、海藻纖維、殼聚糖纖維等生物基再生纖維。重點研發新纖維素資源生物酶等前處理技術,漿纖一體化技術,高濃度原液的高效均勻連續溶解與脫泡制備技術,高速高均勻性干噴濕紡技術,原液著色及纖維染色、表面功能化技術,以及溶劑回收濃縮提純技術。最終實現生物基再生纖維的資源化、連續化、規?;?、低成本化、功能化制備。
2、加工過程綠色設計
①高性能纖維的綠色加工設計
主要是要實現低成本化、低碳化、輕量化的加工制備。開發碳纖維原絲的大容量連續聚合及控制技術,高濃度高壓高密度擠出、高速干噴濕紡、蒸汽牽伸技術,可控、均質高效低溫預氧化及碳化技術,以及溶劑高效回收與處理技術。以全流程節能減排為目標,融合聚合紡絲、溶劑回收等新技術,結合智能控制,實現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綠色化生產。
在制備綠色環保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過程中,采用新型綠色環保溶劑替代白油和十氫萘,工藝流程短,設備自動化程度高,達到無人車間的要求,系統內部密閉自動循環,達到了綠色環保零排放的要求,提高了紡絲效率,大幅降低了纖維生產成本。
②納米纖維的綠色加工設計
主要是開發低能耗、效率高的制備技術。開發多組分相分離紡絲、高速離心紡絲技術,高效生物制備技術,靜電紡絲、高效噴網技術,多重結構調控技術,以及高效均質化規?;こ碳夹g。
③通用聚酰胺、聚酯纖維的綠色加工設計
開發高效催化劑及聚合裝置、二聚體控制技術、液相調粘及脫單技術、以及聚合單體高效回收利用技術。通過全流程反應動力學研究,控制二聚體及單體的生成,并利用催化、摻雜及液相增粘技術,突破聚酰胺纖維的產業化熔體直紡技術。
開發“一頭兩尾”、“雙多元醇循環”綠色催化等聚合工藝技術,長絲環吹、Wings等新模塊在預牽伸絲(POY)、全牽伸絲(FDY)以及工業絲中的應用技術,乙二醇、乙醛回收再利用技術,以及差別化功能聚酯纖維柔性制備技術;開發阻燃、抗熔滴、高仿棉及同質異構纖維及其應用成套工程技術,實現大容量規?;埘ト嵝曰苽?。
④循環再利用綠色設計
開發高效連續紡織品分級技術,高密度干燥、輸送、熔融技術,熔體連續調質調粘技術,混雜原料的資源化技術,以及低VOC、重低金屬含量控制技術。通過攻克物理法、物理化學法、化學法回收關鍵技術,提升聚酯纖維回收比例,使循環再利用纖維成為我國紡織用料中的第三大纖維供應體。
(二)全面提升生產過程的綠色化水平
采用節能設備,開發節約能源及利用綠色能源的工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少污染、無污染的綠色工藝裝備技術,減少、消除廢、污物的產生和排放,對排放的污染物進行“三廢”綜合治理;開展原材料的循環利用,減少生產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1、能效提升
堅持節約優先,大力推進能源消費革命,提高化纖工業能源利用效率,促進企業降本增效,加快形成綠色集約化生產方式,增強化纖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以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應用為手段,強化技術節能。全面推進行業節能技術改造,深入推進重點企業能效提升專項行動,加快推廣聚酯酯化蒸汽余熱回收再利用技術、滌綸、錦綸、氨綸紡絲單部位多頭紡技術、螺桿擠壓機電磁加熱技術、物理法循環再利用滌綸短纖維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集成技術、MVR機械蒸汽再壓縮回收聚酰胺6單體技術、氨綸新型傳熱介質技術。繼續推進鍋爐、電機、變壓器、空調機組等通用設備能效提升工程,組織實施壓縮空氣智能節能計劃。加快工藝、技術、裝備革新,推動企業節能從局部、單體節能向全流程、系統節能轉變。
以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為核心,提升管理節能。貫徹強制性能耗標準,推動重點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將能源管理體系貫穿于企業生產全過程,定期開展能源計量審查、能源審計、能效診斷和對標,發掘節能潛力,構建能效提升長效機制。實施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帶動行業整體能效提升。
2、清潔生產推進
圍繞行業重點污染物開展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推廣綠色制造工藝,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減少有毒有害原輔料使用,在重點行業推廣替代或減量化技術。引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無毒無害或低毒低害原輔材料,采用綠色纖維制造工藝,從源頭削減或避免污染物的產生。推進粘膠纖維行業綠色制漿技術、新溶劑法再生纖維素纖維技術等實施進程,并逐步擴大實施范圍。
①推進清潔生產技術改造
針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煙(粉)塵等主要污染物,積極引導重點行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逐步建立基于技術進步的清潔生產高效推行模式。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強度。重點地區(太湖流域)實施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工程,降低行業廢水排放總量及化學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排放強度。積極推進聚酯廢水中乙二醇與乙醛的高效回收回用技術、粘膠纖維生產廢水中閃蒸結晶制取元明粉工藝和裝置技術、大型尼龍聚合裝置己內酰胺回收利用技術、原液著色及管道在線添加技術應用,推進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
②加強節水減污工藝技術裝備
圍繞粘膠、再生滌綸、維綸等高耗水行業,開展水平衡測試及水效對標達標,大力推進節水技術改造,推廣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強化高耗水行業企業生產過程和工序用水管理,嚴格執行取水定額國家標準,提高企業用水效率。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和工業廢水處理回用。
加快完善工業清潔生產、能效、水效、排放和資源綜合利用及綠色纖維產品等標準,推進清潔生產評價、能效及水效的達標對標,依法實施綠色監管。
3、資源高效循環利用
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加快建立化纖工業循環型工業體系,促進企業、園區、行業、區域間鏈接共生和協同利用,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以高值化、規?;?、集約化利用為重點,圍繞廢棄化纖、廢舊紡織品利用,加強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技術攻關,重點解決廢舊紡織品高值化回收再利用技術,推廣聚酯類廢舊紡織品化學法高值化利用技術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推進深度資源化利用。
(三)引導開發化學纖維綠色產品
按照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理念,遵循能源資源消耗最低化、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原則,通過技術創新、優化設計等方式,以生物基化學纖維、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原液著色化學纖維等產品為突破口,以產品質量安全為基本要求,以點帶面,開發推廣綠色纖維產品,顯著提升產品節能環保低碳水平。
使用過程的綠色產品主要指通過一些功能性纖維的使用可以帶來節能減耗的效果。
(四)創建化纖工業綠色工廠
按照用地集約化、生產清潔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則,創建化纖綠色工廠。優化制造流程,應用綠色低碳技術建設改造廠房,集約利用廠區。采用無毒無害的原料替代有毒有害原料,選用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高效末端治理裝備,減少污染物排放,推動水、氣、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和無害化利用。采用先進節水技術,實行清污分流、循環用水、循序用水以及廢水回收利用。優化工廠用能結構,采用先進節能技術與裝備,提高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建設智能微電網和能源管理中心。
推行資源能源環境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資源能源及污染物動態監控和管理。通過設計,可實現能耗、物耗管理。包括建立能源管控系統,能源管控中心將傳感器、無線數據傳輸、工業物聯網等技術、實時數據庫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先進控制技術、動態規劃技術結合在一起,針對公司的煤、油、水、電、氣(汽)等能源的能耗計量數據實施在線集中采集,進行可視化管控,實現動態監測、分析診斷、綜合統計、能源預測、能源調度、優化排產等功能,合理計劃和利用能源,降低公司的能源消耗,提高經濟效益。
(五)推進化纖工業綠色采購
以原輔料供應龍頭企業為依托,以化纖綠色供應標準、化纖企業綠色采購標準及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為支撐,建立化纖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開展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試點。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采購、生產、營銷、物流、回收體系,將“綠色”發展理念從單體企業擴展到產業鏈上的每一個企業,實現整個生產鏈條的環保、低碳、可持續發展。鼓勵生產企業樹立綠色采購理念,提高對供應商綠色設計、清潔生產和綠色包裝的要求,建立綠色原料及產品可追溯信息系統。
(六)建設化纖工業綠色制造服務平臺
建立化纖產品全生命周期基礎數據庫,建設化纖綠色制造中心及化纖綠色制造產業聯盟,積極開展第三方服務機構綠色制造咨詢、認定、培訓等服務,提供化纖綠色制造整體解決方案。
1、生態安全評價
參照GBT18401-2010,OEKO-TEX? Standard 100等國內外紡織品生態安全標準,建立化纖專有或專業化的生態安全標準和化纖應用的專業領域的生態安全評價體系。
2、綠色纖維標志認證體系
“綠色纖維”是指原料來源于生物質或可循環再生原料,生產過程低碳環保,制成品棄后對環境無污染或可再生循環利用的化學纖維。目前,“綠色纖維”包含三大類,分別為生物基化學纖維、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原液著色纖維。
到2020年帶動至少20家化纖生產企業取得綠色纖維標志認證,下游用戶至少有100家取得綠色纖維標志認證。綠色纖維標志認證覆蓋紡織全產業鏈。
(七)綠色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夯實綠色發展基礎能力
完善標準體系。聚焦化纖工業綠色發展需求,加強頂層設計。圍繞綠色產品、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構建綠色化學纖維標準體系,提高節能、節水等指標要求,加快能耗、水耗、碳排放、清潔生產等標準制修訂,提升化纖工業綠色發展標準化水平。充分發揮企業在標準制定中的作用,鼓勵制定嚴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加強現有國家、行業和團體標準的協調融合,構建綠色化學纖維標準體系。鼓勵企業、科研院所等主動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圍繞節能環保、新材料等領域,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提升標準國際化水平。
建立評價機制。加快建立自我評價、社會評價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的綠色制造評價機制。加快制定綠色制造評價制度,研究提出綠色制造評價方法和指南,制定分行業、分領域綠色評價指標和評估方法,開發應用評價工具。開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評價試點,引導綠色生產,促進綠色消費。鼓勵創新綠色制造評價及服務模式,面向重點行業開展咨詢、檢測、評估、認定、審計、培訓等一攬子服務,提供綠色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強化綠色評價結果應用,建立實施能效、水效和環保領跑者制度,逐步建立評價結果與綠色消費的銜接機制。
強化創新服務。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服務機構共建研發中心、實驗室、中試基地等科技創新載體,推進建設若干國家綠色創新示范企業和企業綠色技術中心。建立產業綠色創新聯盟等創新平臺,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強綠色制造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儲備,構建產業化導向的zhuanli組合和戰略布局,建設綠色制造技術zhuanli池,推動知識產權資源共享。提升綠色制造項目甄別、技術鑒定、成果推廣、信息交流等服務能力,建立企業、中介機構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互動機制,利用市場機制和信息化手段,提供知識培訓、問題診斷、技術方案、融資支持、效果評估一體化服務。
(一)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
堅持企業在行動計劃中的主體地位,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創新管理模式,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執行力。加強行業協會指導與企業主體作用的有效結合,發揮好國家相關政策導向作用,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吸引更多企業、社會資本參與行動計劃,加快行業綠色技術推廣和項目改造,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競爭力強的優勢化纖企業,有效整合創新資源,引導創新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化纖工業綠色纖維制造體系。
(二)搭建綠色發展支撐平臺
一是依托“中國化纖協會?恒逸基金”和“中國化纖協會?綠宇基金”,支持化纖企業加強基礎性研究和綠色制造;利用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推廣平臺,加大企業綠色發展理念宣傳;不斷提高綠色纖維認證的科學化水平,提升認證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品質,對其存量進行低碳改造,對其增量實施綠色低碳的構建,引導更多的企業參與到綠色發展的行動中來,樹立企業良好形象。二是強化協會標準建設,推動制定和完善綠色纖維及應用社團標準,加快相關標準體系建設。三是利用協會產學研用平臺的優勢,挖掘綠色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加快產業化進程,推動綠色產業化項目評審驗收。四是引導產業資金和風險資金進行前期對接,促進化纖的循環型完整產業鏈的工業園區建設,促進上下游產業鏈的對接。對節能效果顯著的技術改造項目要引導利用能源合同管理,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
(三)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
組織龍頭企業申報國家發改委《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資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科技部《節能減排與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推廣清單》等專項,并在全行業進行示范、推廣,推動全行業節能減排、節水降耗工作有序開展。
隨著《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逐步實施,國家應構建多元化的環保投融資體系,加大對水、大氣、土壤污染治理的財政資金投入,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和服務。通過綠色金融有效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綠色產業,是環境污染治理融資和發展綠色循環、低碳產業的新途徑,促進環境治理、生態建設。
積極配合財政部國庫司政府采購管理辦公室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通過提高評標政策導向分值、設置附加分等措施,積極落實國家綠色發展、推廣綠色消費產品、加快推動消費向綠色轉型等政府采購政策,較好地支持化纖綠色產品產業的發展。試點工作先從工裝制服、學校校服等單一成分的綠色采購開始,并形成廢舊工裝、校服的回收、再利用的循環發展,最終目的是在試點的基礎上推向全行業的回收和循環再利用,實現從服裝到服裝的閉環循環再利用體系。